[古人上瘾了]骆驼蹄鸡和麒麟...那年航行到非洲的郑和看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?
北京,9月20日,客户:麒麟骆驼蹄鸡...那年航行到非洲的郑和看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?
作者:宋玉生
当提到郑和时,许多人会想到他的许多航行。
但是郑和的船队在哪里航行?远航的人们看到了什么?
珍稀动物:骆驼蹄鸡和麒麟
郑和的航行始于永乐三年(公元1405年),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。
在这样的航行中,珍稀动物总是引起明朝人的注意。
与郑和船队一起航行过四次的费新在《星车升蓝》中记录了“竹马行走国”的习俗:这里的人都是卷发,穿着与中国不同,“男人穿布,女人穿布遮住头,不露脸”。
绘画:俞郑好
一些学者认为,这里记载的“竹国”位于当时的非洲东海岸。
竹制国家当时在中国生产狮子、豹子、骆驼蹄鸡和其他珍稀动物。今天,狮子和豹子似乎被很好地理解了,但是什么是骆驼蹄子鸡呢?
绘画:俞郑好
根据历史记载,这种“鸡”有六七英尺高,它的脚像骆驼的蹄。从今天的眼睛来看,这应该是一只鸵鸟。
除了鸵鸟,郑和船队看到的“麒麟”也经常出现在历史记录中。
这里的“麒麟”不是传说中的神兽,而是真实的。
跟随郑和远航的马欢在《英雅盛澜》中描述道:“麒麟的前两条腿超过9英尺高,后两条腿约6英尺高,头长1.6英尺,头高,背低。没有人能骑在上面。头上有两只角,牛尾鹿的身体在耳朵里。”
事实上,麒麟在这里指的是长颈鹿。
由于其地理位置,中国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动物,所以当“永乐十二年(公元1414年)”班戈拉王赛福鼎派使者送来一张桌子和一只麒麟时,“举国欢庆”,认为这是好运的象征。
长颈鹿来到中国后,它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,甚至许多麒麟赞美也被传到了后世。
绘画:俞郑好
贸易:香料和瓷器
除了海外的“神话生物”,郑和的船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产品,并从世界各地带回了珍宝。
其中,最典型的是香料。
马欢和跟随郑和远航的其他人写了一些书,记载郑和船队到达的东南亚、印度洋海岸和东非的许多国家都是历史上的香料产地。
例如,占城县生产伽蓝香(一种芦荟),老港口国的特产是金银香。克孜州“除了胡椒没有其他产品”。
明代《科智传》记载当地田地贫瘠,但胡椒丰富。大多数当地人都有胡椒园,种植胡椒已经成为他们的谋生之道。
同时,胡椒在当时也是一种大的贸易商品。克孜州的富人实际上大多是商人。他们“购买珍珠、宝石、熏香等,都在等待中国宝船或其他地方的客人”。
绘画:俞郑好
这些当地特产香料正是当时中国所缺乏的。
《应雅生兰》记载,重100公斤的胡椒在苏木价值1.2两银子,在高志国价值400公斤的胡椒价值5.2两银子,但运到中国后,售价为每斤10-20两。
郑和愿意与中国进行贸易,因为无论他去哪里,他都钦佩中国的实力。
马六甲国王(现在的马六甲)甚至亲自购买当地特产,并驾着郑和的宝船前往中国。爪哇、暹罗、老港等地也将香料运往中国。
绘画:俞郑好
中国进口稀有的国内香料,出口瓷器、丝绸、茶叶等。
以瓷器为例。安南、占城、爪哇和其他地方的人们非常喜欢中国瓷器。“英雅盛兰”曾提到爪哇人“最喜欢中国青花瓷”。
当时,许多中国商船在马六甲停泊和转售货物。郑和在漫长的航行中也参观了这个地方。两国的商船经常陪同特使往返该地。
《明辉殿》记载马六甲用犀牛角、象牙等奢侈品换取大量明瓷等商品。
“无限力量”的“三宝宫”
今天,郑和的船队非常庞大。贸易和文化交流是他的主要成就。
早在朱元璋时代,明朝就已经向海外和周边国家宣布,他们将平等对待中国人和外国人,并密切合作。“对于那些遭受中国痛苦的人来说,他们不得不乞求得到它。不是为中国病人,也不是为他们自己做贡献。”
因此,每当郑和的船队去任何地方,他都会给所有的国王下诏书,给他们银印、王冠、礼物等。并鼓励他们向中国派遣特使。
宣德八年(公元1433年),郑和在返航途中死于印度西海岸的古里(今印度卡利卡特)。然而,郑和死后,被称为“三包太监”的航海家仍有影响力。
郑和的船队“显示了中国的富强”。它的巨大势头迅速结束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争端,结束了骚扰海上贸易的强盗和海盗。
绘画:俞郑好
因此,郑和下西洋后的几年里,一些船队到过的地方,如博尼国,被“唐人的景象所敬畏,被称为“佛云”。
郑和的航行不仅促进了贸易,也促进了当地的发展。
今天在东南亚,仍然有许多与郑和有关的建筑和寺庙。人们在这些建筑和寺庙中添加“三包”或“三宝”来记录郑和的足迹。
例如,马来西亚马六甲有李航宝井和布奇中国,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有圣保龙。
郑和逐渐成为东南亚许多地区华侨崇拜的“神”。
学者徐乔云曾在《东南亚三宝传说》中说,东南亚华侨传说中的“三宝”是强大的,万物服从。
参考:
1郑和盛、郑宜君:《郑和下西洋资料集》,济南:齐鲁图书公司,1980年版。
2张謇:《动物传入西非》,西亚与非洲,2005年第2期。
3赵凯莉:《明初海外向中国输出动物考察》,《惠州学院学报》2018年第4期。
4赵陈中:《明永乐皇帝封山为科智思想中心》,《社会科学杂志》,2016年第3期。
5阎晓青、惠富平:《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香料的朝贡贸易》,《江海日报》2008年第1期。
6叶文成:《郑和下西洋与明代中国陶瓷的出口》,《南方文物》,2005年第3期。
7史学勤:《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中的郑和崇拜》,《八桂桥学报》2006年第1期。
8郑毅省:“印度尼西亚郑和遗迹和印度尼西亚华人的郑和崇拜”,《东南亚研究》,2005年第5期。
来到“中国ciic_china”官方微信,回复“parts”,告诉你一个减肥的小秘密。
© Copyright 2018-2019 jdmtas.com 白马刑营门户网站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