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開國后第一個元宵節,皇帝朱元璋在皇城外興致勃勃觀賞花燈,意外地看到一則燈謎,竟以“大腳皇后”四字嘲諷當朝國母馬秀英。因查不出制謎者,朱元璋一怒之下將京城數千名書生一起收監治罪。
馬秀英聞訊大驚,勸諫元璋以國事為重,釋放無辜書生。元璋怒火難熄,誓要重懲,秀英無奈只好絕食裝病,閉門不出。熟知秀英脾氣的元璋,假意對馬氏家族濫封官職,終于引得秀英出面干涉。秀英卻裹腳出門,痛陳大腳之“苦”,傾訴“裹腳奉君”,不惜自傷身體的一腔“苦衷”。元璋心疼地勸止,二人相約出宮散心,跨馬擊球。秀英乘機提出,以釋放在押書生為條件,擊球打賭。二人乃擊掌為誓,雙雙出宮。
白鷺洲,馬球場上,秀英跨馬擊球身手矯健,一雙大腳盡顯風姿,并用計智勝元璋。此時,為搭救數千名無辜替罪者,題寫燈謎的書生王庸主動前來“投案自首”。元璋一腔盛怒終于有了發泄對象,便下旨將其問斬。秀英卻別出心裁地“坐堂審問大腳案”,要讓這狂放書生“死得口服心服”。
于是,金鑾殿上,面對當朝皇后馬秀英的一雙腳,是大?是???是丑?是美?……展開了一場唇槍舌劍、饒有風趣的大辯論。滿朝文武趨炎附勢,為尊者諱,或答非所問、左彎右繞,或裝聾賣啞、模棱兩可,或顛倒是非、指大說小……極盡口舌諂媚之能。而實事求是、敢于直言的,卻只有那個心無城府、即興揮毫的坦白君子、狂放書生王庸。一番議論,秀英卻說服元璋結識賢才,重用這位心無私曲、口無遮攔的慷慨義士。